Neuro

"我這麼老了還能學嗎?"

幾年前的我大概會不以為意地聳肩,然後忘記這個問題曾經被提過。

 

近年來的科學發展,跟我以前想像的完全不一樣。會這麼說是在因緣際會下,頂著時差參加了頂尖大學舉辦的學生學術研討會。一方面多少填補班機取消的苦悶,另一方面想了解我曾經以為是頂尖的圈子在做什麼樣的研究。我必須先感謝會方允許全黑的螢幕代表我入場,誰也見不到躲在螢幕背後那狼狽的身影在漆黑的夜裡是否參與了,又誰也見不著那失望爬回床上補眠的喪屍。

 

一直以來,我以為我用著“老”技術做“老”研究。正因為合作單位有許多新的技術雖可學,卻要拼死拼活地學。想要準時畢業,我得在有限的資源內,想辦法拼揍出什麼。辛苦學來接著做出來的結果,都老了。望著螢幕裡,站在海報旁羞怯的學生們,闡述著用最新技術做出來的研究,我卻難以得出問題的來源是什麼?是語言不熟悉的關係吧,我心想。仔細一看內容,才發現大概是教科書裡的吧?這個情況在這裡倒是不常見。近年來,神經科學領域蓬勃發展,每個人都想來分一杯羹,更有人表明說要有寫到“神經科學”的計畫,才有機會拿到研究經費。一般來說會寫在教科書裡的內容,大概有二十年的研究歷史。如果要從開始擬定這個研究的時間算起,應該要再加十年歷史。即使目前教科書翻新率很高,大致的內容也不會改變。近年的蓬勃更是讓此領域的研究以二十年前不及的速度大力推前,教科書簡而言之是作古的。學生之所以要讀這些教科書,除了吸取原來不了解的內容為“新知”,還要以書為本避免重複實驗內容。眼前的學生不止講了書裡的內容,更講錯了內容,所以他做了這個研究想要回答什麼問題?幾乎引用老研究的海報,大概也不是新的問題吧!我心想。

 

碩班的時候每個研討會要讀兩三篇近五年的論文,一週下來大概要十篇以上。教授還要問你“最新消息”“周邊新聞”“研究花絮”,每個禮拜都要吐血。那些無字天書是失眠強效藥,每讀必入睡。換句話說,碩班的目的在於讓學生打破限於教科書的框框,到無窮無盡的論文海裡游泳。幸運或者知道方向的人,游到特定海域,跟海豚一起游泳。但這只是特例。大部分的情況下,人要不原地打轉或者精疲力盡放手讓海浪捲走。更不幸的人就遇到大鯊魚,被當小魚吃掉,消失待跡。我沒有遇到海豚,只是比別人掙扎地更久,不讓海浪決定去向。有天,我幸運的遇到開大頭燈的漂流者。定下目標,一起尋找海豚,尋找上岸的機會。這是行外人看得懂的說法。

 

實際上近年來的蓬勃更是讓神經科學領域產生大爆炸,各個分領自成一家,分領下又各分幾流。參與的人有生物、醫學、工程、數學、心理、統計、化學、物理、語言等等等的背景。眾家的加入硬是把這短短四字描述的”神經科學“領域多擠出了一個維度,於是上一段所描述的狀況,我得用星際迷航來比喻比較接近真實。

 

中醫遇到無法回答的問題時常說”這是體質問題“。西醫比較偏向回答”這是你基因或者腦子的問題“。於是當Auguste想不起自己,便被送進法蘭克福醫院精神科,當時名為瘋人院。經過主治醫師Alzheimer長期的觀察,這位只(能)活在當下的老婦成為首位被診斷為阿茲海默症的病人,其醫病紀錄甚至被詳細刊載於教科書上。現在大家不說那是腦子的問題了,改口說”去問問神經科學領域的人“。每當被問到”神經科學相關問題”的時候,我的腦子就會回到那個星際迷航現場,眼前只看得到

“ERROR!

  CODE  1093Fuuu756673c8812K309874.”

 

話說回來,老了就不能學了?究竟什麼又是學?Auguste回去舊記憶被阻斷了,找不到了。他能學嗎?

 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

下集待續